在刚刚过去的一周,19家上市猪企相继公布了2024年的生猪出栏数据,吸引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依据数据显示,这19家上市猪企的总出栏生猪数量达到了1.66亿头。在这其中,牧原、温氏和新希望分别位列前三,合计出栏数量达到1.18亿头,占据了市场的71%。而德康农牧则位列第十,其生猪出栏量虽然有所增长,但相比之下竞争对手的表现更为突出。 根据财报分析,生猪出栏量大幅波动的企业引发了市场震荡,尤其是傲农和正虹科技,其出栏数量的骤减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傲农的出栏数量同比大幅减少了64.19%,正虹科技则也遭遇了近50%的跌幅,这一现象让这两家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显得格外脆弱。 随着市场的变化,养殖行业逐渐显露出优胜劣汰的特征。除了德康农牧表现平稳外,其他企业如海大、天邦等也在加紧布局,尝试通过优化经营模式来应对影响。牧原和海大两家公司甚至联手成立了生物饲料子公司,目标是通过科技提升饲料效率,从而降低养殖成本,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近日,企查查APP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荷鑫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冯士成,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营业范围涵盖生物饲料研发、饲料添加剂销售等内容。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该子公司是海大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展现了海大在生物饲料领域的深耕决心。 同时,内乡县牧原合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相继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毛劲仪,注册资本为500万元,营业范围同样包括饲料研发与销售,显示出牧原在全产业链布局上的积极性。 据统计,2024年19家上市猪企共出栏生猪1.66亿头。在出栏数据的竞争中,前三名的牧原、温氏和新希望表现抢眼,依靠卓越的经营模式和有效的市场响应策略实现了出栏数量的突破。德康农牧紧随其后,虽然排名上升却未能达到此前的高度,而傲农及正虹的减少则引发了市场的猜测与担忧。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持续考验。对于牧原来说,2024年的净利润预计将在170亿元至180亿元之间,同比大幅度增长498.75%至522.21%。2023年虽然亏损了42.63亿元,但通过及时的策略调整和市场运作,已然实现了扭亏为盈的显著转变。 温氏也迎来了扭亏为盈的好消息,预计2024年的净利润将在90亿到95亿之间,而海大则预计实现42.50亿到48.00亿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5.04%至75.10%。天邦股份同样在2024年展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预计盈利将在13.6亿到15.6亿之间,这无疑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信心。 在行业整体转型的背景下,天邦也采取了减员措施。根据其信息发布,2024年公司整体人员减少了23.75%,截至年底仍保留的员工数量不足7000人。其减员背后的原因与成本控制紧密关联,自2024年第一季度以来,育肥成本下降至13.93元/公斤,相比于第一季度的16.72元/公斤明显降低,显示出天邦在运营管理方面的良好表现。 天邦在年内还清退了73个猪场,这中间还包括6个母猪场和67个育肥场,以达到精简高效的运营模式。此举无疑是为了应对层出不穷的市场挑战,逐步加强公司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力。 在行业发展迅速与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生猪出栏市场面临着多重挑战。首先是饲料价格持续上涨对养殖成本的压力,生猪的养殖收益因此受一定的影响。其次,政策的变动与环保法规的加强,使得许多中小企业在环保和生产效率方面难以应对。 然而,大企业如牧原和温氏凭借新成立的生物饲料子公司,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发,正在涌现出新的发展机遇。市场的转型为生物饲料和高效养殖模式提供了更多契机,同时也推动着整个行业的进步与创新。 综合来看,2024年猪企出栏数量与利润的环比波动,反映出养殖行业日趋变化的格局。生猪市场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市场导向,如何在这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将是每一家上市猪企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