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2025中央一号文件下兽药行业的破局与新生

来源:开云体育app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5-02-26 21:07:58

  2025 年 2 月 23 日,《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也就是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这份文件在我国 “三农” 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 13 个指导 “三农” 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其围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部署 ,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

  文件中着重强调了 “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这一举措意义深远。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肉类等农产品的稳定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以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畜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生猪产能的波动、肉牛和奶牛产业的困境等,稳定畜牧业发展迫在眉睫。通过稳定生猪产能、推进肉牛和奶牛产业纾困等政策,能够有效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满足大家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维护市场的稳定,进而推动整个农业产业的繁荣。

  而兽药行业与畜牧业的关系可谓是唇齿相依。兽药是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以及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在畜牧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健康的畜群是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而兽药则是守护畜群健康的重要保障。从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到疾病的治疗康复,兽药都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逐步的提升,对兽药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其质量和安全性也受到了更高的关注。因此,中央一号文件对畜牧业的重视,必然会对兽药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其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兽药行业的监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从生产、经营到使用,所有的环节都被纳入了严密的监督管理体系之中。在生产环节,企业一定严格遵循新版兽药 GMP 的标准,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企业要对生产设备做更新换代,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加强对生产环境的监控和管理。比如,对于无菌兽药和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环境净化需达到 A、B、C、D 四个级别,并增加生产环境动态监测,这无疑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生产门槛和成本投入。

  在经营环节,兽药经营企业要建立更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兽药采购、储存、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把控。企业要严格审查供应商的资质,确保所采购的兽药来源合法、质量放心可靠;在储存过程中,要按照兽药的特性和要求,提供适宜的储存条件,保证兽药的质量稳定;销售环节则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做好销售记录,确保兽药的流向可追溯。

  使用环节的监管同样不容忽视。文件强调了要加强对兽药使用的指导和监督,防止兽药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这就要求养殖场(户)必须严格按照兽药的使用说明书和兽医的指导进行用药,建立完善的用药记录。监管部门也会加大对养殖场(户)的检查力度,对违规使用兽药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这些严格的监管措施虽然有助于提升兽药行业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企业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设备升级、人员培训、质量检验等方面,以满足监督管理要求。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甚至有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因没办法承受高昂的合规成本而被迫退出市场。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动物健康的关注度逐步的提升,对兽药的要求也日益严苛。绿色、高效、安全的兽药成为了市场的主流需求,这促使兽药企业一定加快技术革新的步伐,以适应市场的变化。然而,技术革新并非一蹴而就,企业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首先,研发新型兽药需要大量的资产金额的投入。从药物的研发、临床试验到最终的审批上市,整一个完整的过程耗时漫长,且充满了不确定性。据相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研发一款新兽药的平均成本高达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这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是沉重的负担。而且,研发过程中还可能面临失败的风险,一旦研发失败,企业前期投入的大量资金将付诸东流。

  其次,技术人才短缺也是制约企业技术革新的主要的因素。兽药研发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的专业人才,如兽医学、药学、生物学等。然而,目前我国兽药行业的专业方面技术人才相对匮乏,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也不够完善,这导致企业在招聘和留住技术人才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只有少数的技术人才支持,企业的研发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

  此外,研发周期长也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一款新兽药从开始研发到最终上市,常常要 5 - 10 年的时间,这期间企业要持续投入资金,承受巨大的金钱上的压力。而且,在研发过程中,还要一直应对各种技术难题和法规要求的变化,进一步增加了研发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随着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加速,兽药市场的集中度也在逐步提升。头部企业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先进的研发技术能力和完善的销售经营渠道,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不断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头部企业往往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创新,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例如,瑞普生物、生物股份等企业,年年都会在研发上投入数千万元,不断推出新的兽药产品,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这一些企业还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加多的客户。

  在销售渠道方面,头部企业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它们与大型养殖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能够直接将产品销售给计算机显示终端,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而且,头部企业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能够及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逐渐增强了客户的忠诚度。

  相比之下,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它们往往难以承担高昂的研发成本,产品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足,只能依赖一些传统的产品维持市场占有率。在销售渠道上,中小企业也面临着诸多困难,难以与大型养殖企业建立直接的合作伙伴关系,只可以通过经销商进行销售,这不仅增加了销售成本,还降低了产品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力。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必须寻求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一方面,中小企业能专注于细分市场,针对特定的动物品种或疾病领域,研发具有特色的兽药产品,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还可以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借助外部的技术力量,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畜牧业迎来了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据相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了 8500 万吨,禽蛋产量达到 3300 万吨,奶类产量达到 2800 万吨,且预计在未来几年,这一些数据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随着时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这无疑为兽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规模化养殖企业如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等不断涌现,它们对兽药的采购量巨大,且需求稳定,成为推动兽药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宠物经济的崛起也为兽药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赛道。《2025 年中国宠物药物白皮书》显示,2020 - 2024 年,中国宠物数量从 3.1 亿只增长至 4.3 亿只,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8.2%,预计到 2029 年,中国宠物数量将达到 5.7 亿只。与之相对应的是,宠物药市场规模从 2020 年的 93.9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209.5 亿元,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到达 22.2%,预计到 2029 年,中国宠物药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354.1 亿元。如今,宠物在我们正常的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宠物主人对宠物健康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愿意在宠物医疗保健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这使得宠物用兽药的市场需求呈现出迅速增加的趋势。

  (二)政策扶持:线 年中央一号文件及相关配套政策为兽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在研发创新方面,国家加大了对兽药研发的资产金额的投入,设立了专项科研基金,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兽药研发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例如,河北省印发的《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水平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对新兽药进入临床试验研究的,给予 200 万 - 500 万元支持,对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的,给予 100 万 - 300 万元奖励 ;武汉市印发的《关于 2022 - 2025 年期间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有关政策意见》,对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的,给予 50 万 - 200 万元奖励,对通过比对试验申请宠物专用药品的,给予 20 万元奖励。

  为了推动兽药产业的升级,政策还在税收优惠、土地供应、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在税收优惠上,兽用生物制品生产和经营环节的增值税税率从原来的 17% 逐步降低至 3%,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土地供应方面,各地政府优先保障兽药企业的生产用地需求,为企业的扩大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大量的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投身于兽药行业,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康龙化成与拜耳达成兽用药物分子实体开发方面的全球合作协议。拜耳充分的利用康龙化成的化学、生产及控制(CMC)服务的一体化平台,共同开发新型的药物分子实体,旨在为兽医、宠物主人和农场主提供创新的治疗方法。此次合作不仅让康龙化成接触到了国际先进的研发理念和技术,也为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

  一些兽药企业还通过参加国际展会、举办产品推介会等方式,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中牧股份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加大了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其产品远销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通过国际合作,兽药企业能够学习到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研发水平和生产能力,同时也能够将中国的兽药产品推向世界,提高中国兽药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上一篇: “雄安追梦人”许蒙超:“北漂”归乡兴办“妙心”作业 下一篇: 新春走底层丨“放牛倌”的春天——“海归”青年刘志秋的科技兴农路

Copyright © 2018 开云体育app官网下载 京ICP备19004069号-1